机关党员沉下去 社区治理动起来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各基层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也正是什邡一直以来在创新理念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的努力方向。近年来,什邡市探索全域化党建理念,推行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五化一推”机制,以网格化、常态化、精准化、多样化、长效化服务措施,用心用力、做真做实“双报到”,实现了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居民群众长期得实惠,实现了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组织力同步提升、双向受益”,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基层治理高度融合。
一、背景与起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提高,发挥机关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城市社区居民服好务,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然而什邡市各社区辖区内机关单位分布不均、机关在职党员联系群众不够紧密,把握群众需求不够精准,分工有的不明确,服务方式单一,造成了机关在职党员与群众之间产生了距离。为了破解这些难题,什邡市在典型的上万人的老旧社区——方亭街道白果小区试点推行“五化一推”机制,在取得一定的成效后推广到全市范围,通过这项机制的推行,大大地提升了什邡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活力。打破了区域限制,党建服务资源全域化整合,体现了开放、融合,撬动了机关力量与社区力量“治安维护共抓、环境治理共抓、楼栋管理共抓、思想意识提升共抓、服务群众共抓”。
二、做法与经过
(一)推行网格化,打破区域限制,均衡服务资源无死角。针对各社区辖区内机关单位分布不均、联系分工有的不明确等问题,我们打破区域界限,科学分配服务力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网格。一是均衡布局结对服务“大网络”。按照“联系数量基本均衡、帮扶能力大小基本均衡”两个分配原则,充分考虑社区的人口数量、区域面积、发展现状,适度跨区域,统筹分配和布局机关服务力量,确保每个社区都有6个左右的单位对口联系。二是精细构建力量下沉“小网格”。坚持社区有领导、院落有单位、楼栋有党员“结对联系三必有”标准,推动联系服务工作涵盖到每个区域,确保全市每个社区都有1至2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城区的400多个院落都有1个机关党组织联系,1000多个楼栋都有2名以上机关在职党员联系。三是用心扎紧联系群众“微纽带”。建立“机关干部双重联系”制度,确保机关在职党员在联系1户困难户的基础上,再联系1户以上普通居民,在向联系户发放“联系卡”的同时宣传十九大精神,3000多户代表性住户与党员“1对1”定向互动联系,全市3600余名机关党员都明确了自己的“责任田”。
(二)坚持常态化,拉近党群距离,党员联系群众更紧密。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着力在创建制度、建立平台上下功夫,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形成机关在职党员“8小时之内管理在单位,8小时之外奉献在社区”的服务群众新常态。一是常态走访调研次数有规定。建立实施了《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走访调研纪实管理办法》,按照县级领导干部每季度1次、党委(党组)成员每月1次、其他党员每两月1次的方式,确定不同类别的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的走访调研频率,实现了走访调研常态化。二是常态主题服务时间有要求。坚持开展“机关在职党员义工服务日活动”,在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集中组织在职党员开展1次主题服务活动,建好党员服务时间统计台账,确保党员全年完成义工服务时间不少于16小时,有效带动和提升社区干部抓好日常便民服务的水平。三是常态线上互动服务有平台。广泛搭建“三位一体党群掌上互动”平台,在每个楼院建立党群“QQ群、微信群、电话通讯录”,引导广大居民群众通过“线对线”、“键对键”与机关在职党员加强经常性的互动交流,形成了良性的党群干群互动氛围。
(三)注重精准化,防止大水漫灌,服务对接居民有靶向。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整合机关在职党员和单位力量,把好需求方向,做好民情“接力”,实现了服务居民精准供给。一是搭建载体请居民“精准点单”。大力推行《在机关在职党员中常年开展“双风”行动长效机制》,充分考虑居民的业余时间,以开展“居民夜话”、“坝坝会”等多种形式为居民提供“点单”渠道,社区居民通过“面对面”交谈、“背靠背”发表意见等形式谏言社区发展,近两年,先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4000余条。二是分类清理请社区“精准报单”。积极探索对接、分析、建账、上报的社区问题“四步处理”工作法,各社区党组织坚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对接机关单位,适时召开协商会,共同分析问题原因、分类梳理建账,最后精准上报问题台账,快速精准地明确了各类问题的化解责任主体。三是分类交办各单位“精准结单”。建立规范化的社区问题办结工作规则,推动各类问题精准交办、限时办结,纪检类问题交由市纪委牵头办理、党建类问题交由组织部牵头办理、民生类问题交由群工部牵头协调责任单位办理,近两年居民反映的3000多个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和及时通报。
(四)务求多样化,破解方式单一,联系服务群众更贴心。着眼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机关在职党员在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服务手段上下足功夫,以多样化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一是发挥自身特长多样服务。分类建立党员人才库,掌握他们的爱好特长,有针对性地设置治安巡逻、环境治理等志愿服务队和道德讲堂、法律明白人等公益性岗位,以“我为社区出份力”活动为载体,激励机关在职党员利用各自职业特点和爱好特长服务社区。目前,参与到志愿服务队和公益岗位的党员人数达到1900余人,带动了近5000名社区党员群众加入其中。二是撬动部门资源多样服务。强化反映一个问题、提出一条建议的“1+1”工作法,广大机关在职党员坚持及时向本单位党组织反映居民关注的每一个实际问题,并至少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撬动机关党组织定期组团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近两年,各机关单位先后为对口联系社区解决价值220余万元的设施设备,利用重要节气开展文化联谊活动100余场次。三是协调社会资源多样服务。实施助力对接和助力引进的“两个助力”行动,解决社区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社会资源比较丰富的机关在职党员,积极对接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服务社区群众,积极帮助引进或培育社会组织,补齐了机关单位与社区在解决“困难家庭就医难、就学难、就业难和群众参与自治程度不高”等实际问题上的短板,上百个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本土社团逐步发展起来。
(五)着眼长效化,避免动力不足,注重约束激励增活力。建立工作长效机制,通过激励来促进,凭借约束来兜底,提高机关在职党员抓服务落实的自觉性,推进服务工作持久长效。一是以“强化考核”促长效。建立居民小组、社区、机关党组织“三级评议”制度,每年根据机关在职党员社区服务的现实表现情况、纪实印证资料和参与服务登记情况据实评议,并专题公示评议结果,让干得好的脸上有光、干得不好的红脸出汗,广大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工作落实落地落细。二是以“强化约束”促长效。 坚持两个“四不一否决”硬规定,对于服务社区和社区居民不行动、不主动、不尽力、不见效的机关在职党员,一律取消当年评优选模资格;对于组织发动工作不用力、解决居民反映问题不尽责、支持社区工作不主动、群众评议口碑不好的机关单位,一律按比例扣减年度综合考核分。三是以“强化激励”促长效。坚持“双强两优先”、“三好两倾斜”激励办法,营造浓厚的比学赶拼氛围,一批服务主动性强、服务措施针对性强的优秀机关党员,有的被优先评选为先进,有的优先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凡是单位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发挥好、与居民联动服务机制好、三级评议综合等次好的,在分配评优选模名额比例上和单位绩效待遇考核加分上都予以了倾斜。广大社区居民在机关党员的带动下,自觉动手洁美家园、主动互帮互助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
三、成效与反响
近年来,什邡市通过探索“五化一推”服务机制,引导机关单位资源力量全面下沉、深度融合,培育形成机关党员进社区服务的“五化一推”党建品牌,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社区党员干部群众民主规范自治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力量由分散化向集中化转变,共建工作由碎片化向系统化成型,治理服务由粗放式向精细化提升,社区基层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全市社区撬动驻区单位投入400余万元用于基层建设,吸纳3000余名机关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岗位,带动20000余名社区党员群众共建共治,培育发展近100个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推动解决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3000多个。为推动什邡加快转型发展,连年荣获全省文明城市、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市等荣誉夯实了基础。该经验做法在四川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片区务虚会上进行全省推广。
四、经验与启示
近年来,什邡坚持在全域化党建格局下,全面整合驻区机关单位工作力量,实践探索“机关党员进社区、五化联动抓共治”的工作模式,采取网格化、常态化、精准化、多样化、长效化等五化措施,引导机关单位资源力量全面下沉、深度融合,培育形成机关党员进社区服务的“五化一推”党建品牌,从中得到三点启示。一是要出政策,为社区治理提供有利发展和保障的环境。社区治理离不开政策支持,尤其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各级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为社区治理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什邡印发的《关于在城市全域化党建格局下全面推广“五化一推”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机制的通知》中,明确了奖惩措施,提高了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要转职能,强化社区自治特性、实现社区自我服务。面对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公共需求,必须给予社区更大的自由空间。近年来,在实施“五化一推”机制的同时,什邡针对社区行政负担较重的问题,逐步清理和整合在社区开展的行政项目,让社区干部有更多的时间走近居民,有更多的精力与机关单位对接并服务居民。三是要搭台子,建立起多元主体的互联、互补、互动机制。如何最大程度激发各个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是影响社区治理成效的关键因素。什邡实施的“五化一推”机制从机关党员联系居民网络的建立,到走访的常态长效,服务的方式和精准等都形成了全方位的框架制度,达到了机关单位与城市社区互联、互补、互动的效果,促进了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未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五、探讨与评论
城市社区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党和国家许多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城乡社区治理作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部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把中央决策部署切实落实到位,才能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把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城市社区治理全过程各领域,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城市社区全面贯彻落实。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用党内基层民主带动基层群众自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区文化和精神塑造。二是必须坚持精准服务。要提高居民群众议事协商能力,尊重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谋划创新路径向居民群众问计,落实创新举措靠居民群众参与,衡量创新成效由居民群众评判。有效增加城市社区服务供给,健全城乡社区服务机构,优化社区服务资源配置,创新社区服务供给方式,切实推动服务上水平、居民得实惠。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完善城乡社区基础设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方式创新。要注重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着力理顺社区工作关系,依法厘清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权责边界,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四是必须坚持资源统筹。要探索建立城市社区的治理资源统筹机制。坚持城市社区治理和机关单位下基层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注重以强带弱、以先促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促进城市社区治理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城市社区与机关单位结对共建,实现基层组织联建、资源共享、人才互动和信息互通,不断扩大城市社区治理受益面。
【温馨提示】网站有的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gzldyjy@yeah.net删除。
基地统计
- 基地总数:548个
- 当前浏览:1761次
- 总浏览数:818270次
- 发布时间:2021-02-01 15:17
- 信息来源:干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