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咨询热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贵州大学 > 新闻中心 > 详细

在线选课

基本信息

培训方向

*已开启信息加密保护,请放心填写! *请保持电话通畅,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在线咨询

各学院党委负责同志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

点击数:63 时间:2024-03-17 10:38 来源:贵州大学

贵大新闻网讯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3·18”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贵州大学二级学院党委负责同志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

周昌洪(贵州大学阳明学院党委书记 ):近年来,阳明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院的通识教育,探索并形成了融“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人类核心知识获取”为一体的育人体系。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学院办学育人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进行培根铸魂,始终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开展了以“英模再现”“国学诵读”等大赛为代表的学生活动,号召青年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厚植家国情怀,践行总书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的指示。

李开学(贵州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国家的未来在青年,民族的希望在青年,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大学生要淬炼优秀品格,心系祖国,脚踏实地,志存高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大学生树立“少年立大志,要上最高楼”的理想信念;在教育管理中,我们要培养大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在学生实践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树立“民之所忧,我必念之”的奉献精神。高校各学院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我们要开展好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

康莉(贵州大学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实践教学是思政育人的重要抓手。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突出实践导向,积极搭建实践“大课堂”,有计划地组织传媒学子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把思政课的场域有效扩展至社会大舞台。通过支教、志愿服务、“三下乡”等形式,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用镜头记录伟大祖国的发展,用笔端书写伟大时代,将宏伟的人生抱负落实于脚踏实地的行动中,让理论的光芒照亮青年奋斗之路。

徐练(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党委书记):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我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引导学院教师牢牢把握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在课程中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历史的、民族的视野和维度中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坚定理想。

唐昌乔(贵州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适逢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我始终牢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铸魂的基石,我们要自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上好美育思政课上花心思、出新招、求实效。一方面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进艺术与思政的深度融合,发现贵州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中的色彩美、形态美、动态美、意象美,用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引导同学们树立理想信念,夯实人生根基,激扬矢志学习奋斗的激情;另一方面要全面助推美术学院美术、设计、人文美育等学科专业想象力、创新力和审美力与服务贵州产业体系相结合,抓牢“思政”这个关键,培育可堪大任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持续推进“四新”“四化”,助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石明昌(贵州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贵大法学院将继续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上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3·18”重要讲话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向各门课程有机渗透,推进法律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从教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法治建设的能力,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胡环宇(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回顾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前的“3·18”重要讲话内容,我认为作为基层学院,我们还有几个方面需要提高和加强:一是学院党委要全力做好全体教职工思想认识提升工作,让每一位教职工都成为育人主体,充分发挥好管理服务育人的功能。二是班子成员要发挥好“头雁”作用,与辅导员、班主任密切联动,在学生的一切细小事情上做实相关工作。三是要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专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凸显出教育的功能。

周莉莉(贵州大学正处级组织员、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将思政育人作为学院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学院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各环节,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体系;二是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协同管理平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在学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庄勇(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统一”。作为在高校多年从事理论教学和思政工作的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原则之一,深刻体现了思政教育的本质要求。政治性是思政课的灵魂和基石,指引着课程的方向,确保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理性是思政课的基石和支撑,要求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要求我们的思政课既要注重政治方向的引导,又要注重学理基础的夯实。我们要在传授政治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能力;在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更好地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王更生(贵州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一直以来,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我们要立足学院实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重视红色知识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思政课建设长期形成的客观规律,以厚植家国情怀为主线、以“强国有我”目标为引领,真正践行“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要求;要以身作则、以点带面,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凝心聚力,引领未来。

徐进(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作为贵州高校的“排头兵”“领头雁”,贵州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更加艰巨。生命科学学院将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水平,将思政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大思政格局。围绕生物科学领域,培养一批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滕召华(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加强并长期坚持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的素养”“八个相统一”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开展“大思政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化和文化传承创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院机械学科专业的特点,在育人方面做出特色亮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复兴伟业的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造就过硬本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优秀的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姚黔贵(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强化“三风”建设”,通过"三风”建设构建新时代思政育人体系;要以思政育人为导向,重视多元化思政育人实践活动的开展,推进思政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学生思政知识的运用提供平台,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余压芳(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我作为一名“双带头人”教师和基层学院党委书记,结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科特点,努力思考如何构建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爱党敬业与专业技能提升同向同行。基于此,我探索构建了思政教育融入与地域实践导入的城乡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意识与解决城乡规划建设问题的能力双提升。

张林(贵州大学矿业学院党委书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让我更加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全身心投入到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工科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李波(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作为贵州大学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努力上好“小思政课”,潜心钻研思政教学,力求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将教材和理论与历史故事、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等元素结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打造“思政大餐”,让思政课“有高度、有温度、有甜度”。作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务工作者,我奋力抓好“大思政课”,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打造“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模式,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贵州省“富矿精开”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科技人才支撑。

凌琦(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学院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六要”,思政课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学院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引导学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奋斗之中。

潘学军(贵州大学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高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的关键环节,我们要以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依托,以省级和校级思政课为抓手,发挥好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牢记"立德树人 强农兴农"根本任务,不断推动涉农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改革创新,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中华民族优秀农耕文明、红色文化和三线文化贯穿课堂讲授和实验实操,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唐飞虎(贵州大学林学院党委书记 ):林学院要进一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三全育人”为抓手,按照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教书与育人结合、成人与成才统一的思路,做到“五个坚持、五个强化”。一是坚持党建育人,强化学生政治素质;二是坚持榜样育人,强化学生卓越精神;三是坚持课程育人,强化学生道德修养;四是坚持专业育人,强化学生生态意识;五是坚持实践育人,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形成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多层次育人体系,有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罗聃宁(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五年来,学院党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牛羊、生猪、家禽、生态渔业四大产业团队,聚焦我省乡村振兴主战场,着力培育广大师生的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强化广大师生的使命担当,将学院构筑成铸魂育人的牢固阵地。

甘孝琴(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国际教育学院培养“知华、友华”国际人才的办学目标,我深刻认识到做好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我们要坚持把国情教育作为有效途径,把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国情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及“感知中国”等各类文化体验项目活动,增强留学生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接受度、认同度。

覃昆(贵州大学茶学院党委书记 ):茶学院要培养适应“四新”“四化”新要求的茶学人才,首先要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让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其次要紧紧围绕“科技赋能做大茶产业规模”要求,结合茶文化,让学生学茶爱茶,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围绕茶产业久久为功、持之以恒。茶学院将努力讲好新时代茶故事,培养更多优秀“茶人”,以茶产业助推贵州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实现全面乡村振兴。

吴静(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是以工科为主的学院,思政课不仅能为学院的专业教学提供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还可以对学生加以人文伦理的关怀,引导学科发展。这推动了学院必须深挖思政资源,结合学院自身优势与特点,开展思政教育。学院通过语言文化发展中心开设“全球胜任力”“理解当代中国”(英文授课)等课程提升学生们跨文化沟通能力;以贵州丰厚的历史资源为依托,深挖贵州红色文化等思政教育资源,将专业知识同红色实践紧密结合;以学校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中做出的贡献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让同学们既读懂“中国故事”的内涵,又具备讲好“中国故事”传递“贵大声音”的能力。


编辑:庞爱忠

责编:张蝉

编审:李旭锋

【干训网声明】网站有的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gzldyjy@yeah.net删除。
电话
400-6007-016
咨询
二维码
顶部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