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区域分站:
重庆
广东
浙江
北京
贵州
400-600-7016
一站式干部培训服务平台
位置:
干训网/新闻资讯/时政要闻/头条新闻/

老区勇闯共富新路

时间:2024-04-28 13:49 来源: 人民网 点击数:21
字体: [大] [中] [小]

福建省将乐县位于闽西北武夷山南麓,辖18.6万人口,是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县。近些年来,这样一个山区小县城,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土地闲置撂荒等问题日益突出。将乐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联农带农优势,引导农户把生产交给“保姆站”、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把发展交给“合伙人”,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去年,全县自有经营性收入13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消除。

打造“农耕保姆站”

谈起去年的水稻收成,万安镇福匡村村民梁宪崇一脸笑容。“因为家里劳动力少,我们就把70余亩土地托管给“农耕保姆”,种植成本降低了30%左右,一年能多赚1万多元。”

为解决土地闲置撂荒问题,将乐县聚焦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突出村党组织内统外联的优势,构建“农耕保姆站+服务组织+托管员”三级服务体系,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有机衔接。

在服务体系上求实效。按片区遴选22个有资质、有实力的服务组织,成立南、中、北3个联合社,以联合社为平台打造3个片区“农耕保姆站”。以全县各村(场)党组织为依托,组建144支“托管员”服务队,通过托管员集中动员对接、“农耕保姆站”统一分包、服务组织代耕代种三级联动,带动全县复耕复种撂荒地,全程托管零星土地6000余亩,有效解决空壳家庭以及留守老人无力耕种、土地抛荒的问题。

在服务供给上创特色。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由县农村经济经营发展中心集中整合各类农机装备,组建栽培、机械等技术服务团队,推出金融产品,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贷款支持等全程“保姆式”服务,以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在服务质量上把好关。县级统筹协调农机、农技等部门开展业务对接协作,制定当年育、插、耕、保、收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各环节指导价格及作业质量标准,通过“近邻恳谈会”征询意见、在村(场)张榜公布等方式,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促进生产托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支部领办“共富合作社”

资源分散、各自为战是制约乡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将乐县紧盯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改革,因地制宜探索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一家一户”小生产向抱团发展对接大市场转变。

推动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出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0条措施,整乡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带动全县村党支部领办37家“共富合作社”。全面推行党建入章制度,通过建立村党支部前置研究机制,明确合作社人事选任、项目运作等重大事项纳入清单,从制度上规范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运行管理。

推动土地股份式经营。坚持支部主导、党员带动,由村集体带头盘活集体闲置土地等作价入股,引导现任村“两委”、党员种养大户等加入合作社,示范带动村民整合撂荒土地、闲置土地作价入股合作社,实现村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村党组织提供居间服务,集中流转整合零散土地,交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集中规划,通过土地连片化、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实现土地从“分散经营”向“集中联营”转变。

推动产业发展规模化。鼓励村党支部主动链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龙头企业配套产业示范基地。针对抗风险较强、收益较高的传统产业,村党支部牵头组织合作社统一开展土地平整、实施机械化作业,有效增加亩产效益。

“这两年,我通过土地、劳动力入股了合作社,获得租金收益1.5万元,分红收益5000元。”余坊乡洋源村村民张生华高兴地说。目前,全县合作社通过自主经营、服务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累计带动村集体创收460多万元、农户增收2400多万元。

引入“乡村合伙人”

“去年以来,我们统筹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推出村村联营、村企共建、村校合作等模式,促成光伏发电、茶产业等合伙项目,实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同比增长8%、37.6%。”白莲镇党委组织委员潘逸楦说。

针对乡村土地利用方式粗放、产出效益不高等问题,将乐县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城乡融合、工农互促、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土地活力、释放乡村振兴红利。

引回一批优质合伙人。制定回引各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在创业就业、生活安置等方面予以扶持,推动项目回迁、资金回哺。目前,全县已回引80余人返乡创业兴业,投资建成42个致富带富示范基地,带动800余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推出一批特色资源包。在生态资源、产业基础较好的村,引导村党支部牵头整合“两闲资产”、撂荒土地等资源要素,捆绑形成农旅康养、特色研学等72个资源包,面向社会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引进上市公司或龙头企业落地将乐,采取“组织联建、村企合作、共同开发”等方式,联合打造47个村财联创联带联增基地,带动村集体村民增收2800多万元。

探索一批共富新模式。以强村富民公司为平台,推行“共享农业”模式,由村党组织、乡村驿站等帮助引荐缺乏资金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技术入股,推动企业、大学生联结成利益共同体。目前,全县共引进45名大学生返乡带动解决产业技术研发、土地迭代升级等问题37个。(本报通讯员 将组轩)

(责编:王子锋、王珂园)

【温馨提示】网站有的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gzldyjy@yeah.net删除。

https://www.ganbu.net/news/affairs/headlines/156799.html
电话
400-6007-016
咨询
二维码
顶部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