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养“自觉的纪律”

原标题:着力培养“自觉的纪律”【读经典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纪律教育,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形成“自觉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深刻思考的话题。1919年,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指出:“共产主义的社会劳动组织——其第一步为社会主义——则靠推翻了地主资本家压迫的劳动群众本身

2024-05-13 13:40人民网
从制度视角研究民生问题

原标题:从制度视角研究民生问题【新书推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旨在为

2024-05-13 13:39人民网
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哲学审视

原标题: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哲学审视【哲思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两个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一重要概念指向的是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文明的发展与转型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与转型,文化的发展是文明发展的标志,只有文化的转型才能实现文明的转型。当代中国的新的

2024-05-13 13:38人民网
为担当干事者撑腰鼓劲

“经查,反映黄垭村党支部书记郑治国有关问题不属实,希望郑治国同志消除顾虑,不要受失实检举控告影响,继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日前,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天明镇纪委通过召开澄清会议的形式,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汉中市纪委监委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突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工作

2024-05-13 13:37人民网
马克思的空间概念

原标题:马克思的空间概念空间作为一个相对概念,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客观存在形式。空间关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自身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建构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体系,既是当前中国学术界重要且紧迫的任务,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崇高使命。深入推进这一进程,需要回到马克思的空间概念。重新思考马克思的

2024-05-13 13:36人民网
在深厚农耕文明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

“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山东省潍坊市,著名的风筝之都,中国和世界的菜篮子。丰富多样的地形和发达的水系,为其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农耕文明基础。1500年前,潍坊人贾思勰写下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齐民要术》。“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现在的潍坊,如何全面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从农业

2024-05-13 13:35人民网
构筑“人工智能+”新增长极

原标题:构筑“人工智能+”新增长极当前,以“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正在各地火热推进。这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抢抓产业发展新赛道、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涉及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生态创新和治理创新等诸多方面,需要形成政策组合拳,充分

2024-05-13 13:34人民网
建设精神富有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这一论断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要建设物质富裕的现代化,也要建设精神富有的现代化。当前,我们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为重要,必须在不断夯实现

2024-05-13 13:33人民网
再驳“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

原标题:再驳“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在刚刚落幕的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备受境外采购商青睐。这是市场需求的理性选择,也是中国制造企业长期创新研发、供应链企业高效协作的结果,体现了中国制造的综合成本优势及产品竞争力。今年正值美国大选之年,一些政客以“产能过

2024-05-13 13:32人民网
以巩固文化主体性为引领推进新时代文化哲学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文化哲学以哲学思维对文化的生发机理、发展历程、发展样态、发展规律等作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分析和把握。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阐释,以这一重要思想中的原理性理论成果为引领,构建学术研究范式,推进知识话语创新,是深化新时代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本期学术版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探讨。——编者核心阅读文化主体性集中

2024-05-13 13:31人民网
把“两创”转化为新时代文化哲学研究范式(学术随笔)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具有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和强大的理论引领力。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阐释,以其中的原理性理论成果为基点构建新时代文化哲学研究范式,对于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研究范式,可以理解为学术研究的规范和方式。研究范式具有整体性、公认性、规范性等特征

2024-05-13 13:30人民网
坚持“两个结合” 推进知识话语创新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从“结合”的前提和结果,“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等方面,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历史必然和重大意义。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知识话语

2024-05-13 13:29人民网
历史长河中的又一次“中法相遇”

广袤的亚欧大陆,人类文明的璀璨之地。中国和欧洲,分处亚欧大陆两端,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中欧如何相处、怎样作为,关乎着亚欧大陆的繁荣,牵动着全球格局的走向。大国外交,远谋而笃行。新一年元首出访的大文章,从欧洲起笔。第一站,来到法国。“特殊的朋友”“特殊的关系”;既是立足双边

2024-05-13 13:28人民网
相向而行的力量

蓝色绸缎般的多瑙河,在匈牙利的北境拐了个弯,由东转南,穿过布达佩斯,继而挽起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流淌过漫长时光。今年中国元首出访的开篇之作,选择了欧洲。立夏之后的这一周,越过辽阔的亚欧大陆,习近平主席先赴法国,后飞塞尔维亚,再抵匈牙利。中欧关系又一次置于世界的聚光灯下。近来沿着欧洲到北京的航线,欧洲国家政要纷至沓来。

2024-05-13 13:27人民网
福建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食物观由来已久。“我在福建工作时,在山区干过,也在沿海干过。当时我就提出大食物观,

2024-05-13 13:26人民网